快诺门坎的边缘战场,无数的战车残骸。

就零零散散的堆砌在道路两旁。

经过细雨的冲刷,依旧弥漫不了战争的硝烟,熊熊燃烧的战车,无法扑灭。

通过应用和自主研发,苏联在坦克和装甲的研造上,已经和当时最发达的德国工业水平处于同一地带上。

苏军的坦克是bt7的新型坦克,且数量庞大,拥有完善成套的作战理念和作战打法。

日军虽然也调集了坦克,但是日军的坦克在技术上还远远无法与苏军相匹敌,日军所采用的94式坦克,且数量远远也远远不足。

朱可夫率领的部队在接下来的战役当中,逐渐扭转了局势,他运用先进的作战理念来灵活指挥部队。

这一战中,苏军呈现出压制性的一面,日军在苏军大炮、轰炸机、装甲车部队以及先进的坦克群的致命打击下,被前所未有的强大火力压制着,左右为难。

伴随着慈父下令,苏联军方把多年军工业建设的最新成果都一一投入了战场。

一时之间,来自苏联官方的空军和陆军增援队伍浩浩荡荡朝着诺门坎方向进发。

这次苏联官方总计派出了10万余人的坦克群、空降部队、机械化旅等部队,

带着多达几百门火炮、上千辆装甲车、上百架飞机,还有各种物资军备来增援朱可夫部队。

苏军集中最猛的火力朝着日军发起全面进攻,日军被苏军打得落花流水,连反攻的机会都没有,

其所构筑的防御防线被完全击溃,日军自以为是的作战设备在苏军面前不堪一击。

日本关东军出动的2万余人,伤亡超过三分之一,苏军的装甲车将残存的日军团团包围起来。

日军还想做最后的垂死挣扎,但奈何苏军猛烈的攻势,

日军仍然找不到任何反击机会,只能做拼命突出重围,但最后只有不到2000的人成功突围。

就在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